內容來自YAHOO新聞
人類是否有權扮演造物者?「基因編輯的科技與倫理」掀全球熱議
「基因改造」這一詞不陌生,在科幻小說、食品、生物科技上都是廣造型天花板泛應用的技術,但加上「人類」兩個字,就是翻天覆地的糾葛與紛爭了。
基因改造讓科學家能夠改寫遺傳基因的密碼,「基因改造兒童」、「基因改造人類」透過人工打造的完美DNA,或許可以讓我們免除許多先天性疾病與障礙,成為「超級人類」,但這樣不自然的方式,是否安全與合乎道德?
Scientists show that gene editing can 'turn off' human diseases https://t.co/NEsMKPSA2A pic.twitter.com/FwwECcqisj
— Engadget (@engadget) 2015 11月 30日
誰有權編輯基因
人類基因,到底可不可以編輯?在國際間一直都是模糊空間與角力範疇,基因改造的技術發展至今,中國、美國等科學家都有人開始提出具開創性的倡議,認為「基因改造人類」具有前瞻性,可以為此規定原則與新技術。
由美國國家科學院(NAS)主辦的國際基因編輯峰會將在12月召開,聚焦「探討和人類基因編輯研究有關的科學、倫理與政策議題」,數百名全國的頂尖科學家本周聚集在華盛頓研討,試圖回應許多科學家與倫理學家的擔憂。
倫理學家納悶,如果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允許的,那麼誰可以獲得這樣的權利?又為什麼可以?而改造後的人類後代,是否能繼續生存?這些現在沒有一個可以完整地回答,唯一確定的是,中國的科學家,正首度對外揭露他們對人類胚胎DNA的基因改造,令世界的學術人士感到震驚。
庫板天花板
The CRISPR gene-editing tool has scientists thrilled — but nervous https://t.co/lhkgXUBuq2 pic.twitter.com/Ynpbz51Fwl
— CBC News (@CBCNews) 2015 11月 30日
「這個決定很可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反對基因編輯的基因與社會中心(Center for Genetics and Society)的瑪西(Marcy Darnovsky)提出警告,「這將會是一個改造社會的技術。」
不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UC Berkeley)的教授杜德納(Jennifer Doudna)表示,一味禁止基本的基因改造技術,將阻礙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杜德納認為,學界應該可以找出一個「中間地帶」的準則來發展基因編輯的研究。
甚麼是基因編輯?
科學家在1970年代就知道找到缺陷的基因組,但當時的技術與工具並不精準,實驗難度高,無法有效的成功改善。隨著基因編輯的技術精良,有個根據細菌免疫防衛機制發展的新發法,稱為CRISPR,全球的基因實驗室也開始探索以CRISPR為基礎的疾病療法,很有可能掀起基因組剪輯的革命。
而「CRISPR-Cas9」是目前科學家研發的最新基因編輯技術,用一種複合酶(俗稱「基因剪刀」)剪去缺陷基因,再補上良好的基因。比起老方法,它能夠使科學家編輯任何目標基因,更快、更便宜,也更容易上手,並同時允許多個基因改造。從千禧年以來,每當CRISPR系統的技術有重大突破與新發現,都會登上各大新聞以及科技報的頭條。
方興未艾的CRISPR-Cas9
「基因改造」主要目前應用在食品加工、精緻農業、醫療與工業,以及與人類相似基因的靈長類動物。「CRISPR-Cas9」的技術則主要被運用於人類疾病與缺陷的研究,通過剪切DNA技術來治療。
「CRISPR-Cas9」透過融合蛋白質與RNA的方式,達到根治肌肉萎縮症的效果,不是將其修復,而是取代侵害人體的基因,達到「關閉」缺陷的療程。也可應用在帕金森氏症、唐氏症、鐮狀細胞貧血等先天性遺傳疾病。不過,人類是否能適應以及有無其他風險,皆不得而知。
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offers target-specific #CRISPR/Cas9 Knockout (KO) Plasmids. https://t.co/f82JJQrzZ3 pic.twitter.com/JmI5XqGYKb
— Santa Cruz Biotech (@SantaCruzBio) 2015 11月 28日
「CRISPR-Cas9」的發展方興未艾,也還不穩定,但已經在生物界掀起風暴。許多公司與大學都在積極爭取專利,誰能成功,就能掌握未來基因重組的商業與利益。如同1970、1980年代基因工程技術成熟後,帶動生物科技業的旺盛。
道德操守爭議
先前提到,中國廣州中山大學在今年4月首度將CRISPR-Cas9的技術應用在人類嬰兒胚胎,報告一出,引發國際學者驚呼。《自然》(Nature)科學雜誌報導指出,廣州中山大學研究人員正嘗試改造胚胎中,與地中海貧血有關的先天性遺傳基因,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有實驗團隊用「人體胚胎」做基因剪輯的實驗,先前都是使用成人基因,鮮有從嬰兒開始的實驗。
中山大學研究人員消毒表示,他們是選擇「無法存活」的胚胎來研究。86個胚胎中,有71個通過第一輪的「基因編輯」,但最後僅有28個成功和新的DNA拼接,而最後也只有一小部分成功發展為可用蛋白質,失敗率極高。最後中山大學發布實驗告吹的聲明。
中國科學家進行人類基因編輯實驗引爭議 -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中國科學家進行人類基因編輯實驗引爭議BBC中文網中國中山大學生物學團隊在一份網絡英文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顯示,他們進行了首次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修改的實... http://t.co/XSIOVGlb3u
— 世界大事報 (@DaShiNews) 2015 4月 24日
儘管實驗失敗,但中國科學家這次的嘗試引起國際質疑,「對人類基因改造工程的技術,應該是普遍認為目前不能逾越的底線。」美國國立衛生所署長柯林斯(Francis Collins)當時如此評論。
負面效應未出現
美國的「再生醫學聯盟」主席、《自然》雜誌論文作者蘭菲爾(Edward Lanphier)表示,基因改組是很強大的技術,「我們是人類,不是轉基因老鼠,不應該跨界任意修改人類基因。」蘭菲爾認為,當前的技術可能「存在危險,也不被倫理道德所接受。」
目前基因編輯對人類是否有負面影響,都還未知,也因為基因編輯會透過遺傳而讓後代擁有前人的強大基因,但若有其他風險就可能難以回天,也可能失去人類的基因多樣性。打造「超級寶寶」、改變人類樣貌、超級運動員,應該不是目前國際達成的共識。目前國際科學家也都認為,在技術還不夠安全以前,不應該對人類胚胎做研究。
?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人類是否有權扮演造物者-基因編輯的科技與倫理-掀全球熱議-021000443.html
185B87E4C5D021D2
留言列表